湖北省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单位简介
来源: 省洪工局发布时间: 2025-03-18 00:00:00
湖北省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简称“省洪工局”)成立于1972年10月,前身为“湖北省洪湖防洪排涝工程总指挥部”,为湖北省水利厅与荆州市双重管理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正县级)。下设洪湖分局、监利分局、三闸管理分局、防汛物资储备中心、防汛机动抢险队、套口进洪闸管理所、补元退洪闸管理所、新堤管理所8个直属单位。
湖北省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主要承担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职责,并运用所属工程为四湖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当长江出现特大洪水时,运用分蓄洪区蓄滞洪水,确保武汉市与江汉平原的防洪安全。
洪湖分蓄洪区位于洪湖、监利境内,由长江干堤、东荆河堤和分洪主隔堤围成,围堤总长334.51公里,自然面积2797.4平方公里,设计蓄洪水位32.50米,设计蓄洪容积160亿立方米,是长江中下游整体防洪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集中控制容积最大的分蓄洪工程。
洪湖分蓄洪区一期工程于1972年冬开工,主要完成了64.82公里主隔堤及13处配套建筑物,使分洪区形成了完整的“封闭圈”。二期工程自1991年建设,已完成围堤加固土方2672.94万立方米,改建病险涵闸4座,修建转移路398.2公里及其配套建筑物344座,修建转移桥7座、躲水楼12栋,完成分洪区内通讯建设以及新堤安全区部分工程建设任务。1999年,国务院作出决定,将洪湖分蓄洪区划出一块能蓄滞洪水约50亿立方米的分蓄洪区先行建设(简称“东分块”)。
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位于长江中游干流北岸的洪湖市境内、洪湖分蓄洪区的东部,是长江中下游整体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城陵矶地区超额洪水,保障荆江大堤、江汉平原、武汉市防洪安全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为重要蓄滞洪区。由腰口隔堤、洪湖监利长江干堤、东荆河堤及洪湖主隔堤形成“封闭圈”,围堤总长166.979公里。蓄洪区总面积877.49平方公里,蓄洪水位30.48米(黄海高程),蓄洪容积61.40亿立方米。区内人口约30万人,耕地面积40.3万亩。
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工程由“蓄洪工程”与“安全建设工程”两部分组成。当遭遇54、98型洪水时,与湖南洞庭湖分蓄洪区联合运用,处理城陵矶附近约100亿立方米超额洪水。同时,对改善当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排灌能力、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蓄洪工程”主要用于分洪、蓄洪、防洪,是国发〔1999〕12号、国函〔2008〕62号、国函〔2009〕134号文确定的长江防洪规划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2016年9月19日,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了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蓄洪工程的初步设计,批复总投资44.43亿元,建设工期48个月。后经重大设计变更批复,建设投资调增3.99亿元,施工工期延期为2022年12月完工。
2016年11月,“蓄洪工程”开工,省洪工局担任项目法人单位。主要建设项目为:新建腰口隔堤工程25.6公里;加固洪湖主隔堤12.5公里,加固东荆河堤42.2公里;新建套口进洪闸(44孔)、流量8000立方米每秒;新建补元退洪闸(14孔)、流量2000 立方米每秒;还建腰口泵站和高潭口二站,流量分别为110 立方米每秒、90 立方米每秒;腰口隔堤上新建内荆河和南套沟节制闸,流量分别为460立方米每秒、80 立方米每秒;新滩口泵站保护工程;腰口隔堤渠系恢复工程等。
“安全建设工程”(处于可研阶段)包括安全区内和蓄洪区内两大部分。重点包括新建新滩安全区(面积69平方公里)和完建新堤安全区(面积3.28平方公里),新建安全区围堤26.63公里、转移道路、转移桥梁、泵站、分洪码头、水厂及水系恢复工程等。工程估算总投资83.78亿元。可研报告于2021年6月通过水利部审查,目前,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水保等要件均已获批,具备立项条件。
作为连续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多年来,省洪工局干部职工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切实履职尽责,筑防线、强管理、助民生。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水利部安全生产一级达标单位”“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防汛抗灾先进集体”“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工人先锋号”“档案工作规范管理AAA级”“全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荆州市绩效考核优秀单位”“荆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荆州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优秀单位”“荆州市工人先锋号”“荆州市文明创建工作先进系统”“最美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单位”等多项荣誉。